日本(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)和韩国(上个世纪70年代起步),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油罐车技术,在很短时间里就实现了本土化和自主研发能力,并走上了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油罐车工业发展之路,跻身于油罐车强国之列。而我国的油罐车业起步不晚,却历经坎坷,发展到今天自主品牌屈指可数。迄今为止,乘用车(轿车是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)的主体还躺在“以市场换技术”的怀里;本土油罐车的自主创新有热情、有积极性,但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,很难突破研发瓶颈和关键技术壁垒。
抛开狭义的情绪和自尊,实事求是地与国外油罐车(包括合资品牌)对比之后会发现:本土油罐车的差距不仅客观存在,而且还在对于油罐车设计和研发的认识上存有差距。
综观国内油罐车研发现状,不少整车厂对油罐车设计和研发的认识还停留在偏重于外形设计上,忽视了油罐车工程的设计,尤其是不愿在基础设计和研发上下功夫,缺乏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;其次,急功近利泛滥,采用“短平快”的方式(委托境内外设计公司设计,或换牌贴标拿来主义,拷贝仿制设计等),剑走边锋,急于套现,使不少车型设计脱离了中国语境,屡遭媒体质疑,在诉求和附加值上大打折扣;最为严重的是,由于设计的缺陷和不完善导致品质问题也时有所发生,这就说明油罐车设计是一个体系的设计,而非简单的靠所谓整合或买来甚至拿来,就能掌握的一门技术